Picture of 外匯小生
外匯小生

Consob高度關注自營交易監管

自營交易品牌 Fintokei 近期擴展業務至義大利,新任國家經理目標在 2025 年底前獲得 3,000 名客戶。根據Marco Martire 表示,進入歐洲重要市場的時機再適合不過,特別是在當地監管機構加強審查該行業之際。

Fintokei 能否向 Consob 證明自營交易不只是「電子遊戲」?

Martire 在社群媒體上發文談及具有捷克和日本背景的 Fintokei 平台最近在義大利的業務開展,這次擴張是該品牌更廣泛成長策略的一部分,品牌由同時代表 Purple Trading 經紀商的 David Varga 共同擁有。

Martire 表示「Fintokei 選在完美時機進入義大利市場,因為 Consob 目前對自營公司產業的關注度非常高」。他提到監管機構在 7 月的警告,將該行業比作「電子遊戲」而非真正的交易。專家認為這暗示Consob 可能即將更嚴肅審視自營交易。

然而,Martire 表明,監管機構的關注度提高對 Fintokei 來說不是障礙,反而是與公司「透明營運」相符的「正面因素」,這植根於受監管的外匯/差價合約產業。

義大利國家經理補充道:「這也是我們選擇進入這個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取得成功之後,我們的目標是透過我們為客戶提供的工具、方法和解決方案的品質,在這個新計畫中展現我們的價值」。

在接受當地雜誌《Milano Finanza》採訪時,他也談及監管事務,表示「在義大利,監管非常謹慎,但對於像我們這樣認真經營的公司來說,這只是正面因素。」

Fintokei 目前每日處理約 40 萬筆交易,2024 年已向客戶支付超過 600 萬歐元。如前所述,Martire 的目標是在 2025 年前達到 3,000 名義大利客戶。

Varga 表示「向我們的交易員支付收益不僅是 Fintokei 的重要里程碑,也凸顯我們支持和獎勵專業交易人才的承諾,我們為社群中那些透過奉獻和專業知識推動我們成功的優秀交易員感到無比自豪。」

「電子遊戲」而非交易

Consob 聲稱,在網站和社群媒體平台上推廣的自營交易挑戰賽「模擬線上交易活動,形式如同一種金融電子遊戲,目的是通過技能測試並獲得利潤。」

據監管機構表示,用戶往往沒有意識到他們是在示範帳戶中使用虛擬資金進行交易,但卻可能因參加挑戰賽而損失真實資金。

「Consob 已收到多名註冊此類服務的用戶投訴。這些投訴涉及測試難度過高,據稱是為了促使『玩家』再次嘗試,以及未能分享所謂的利潤,」監管機構評論道。

更重要的是,Consob 並非唯一這樣看法的監管機構。

FSM和CNMV也關注自營交易

包括比利時 (FSMA) 和西班牙 (CNMV) 在內的歐洲監管機構,已發布類似警告,反映出對自營交易活動日益增長的憂慮。

根據國外媒體 Finance Magnates 5月報導,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展開討論,旨在評估與自營交易相關的法規。監管合規公司 Muinmos 執行長 Remonda Kirketerp-Møller 指出,「監管機構一直在進行研究、收集數據,並與業界參與者進行諮詢,以更好地了解自營交易的性質和影響。」

目前,自營公司受消費者保護、資料隱私和國際制裁法律監管。雖然許多這類公司設在美國、英國、阿聯酋和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等司法管轄區,但相當多公司在歐盟境內營運。

6月初,捷克監管機構表示,某些自營交易模式,特別是提供資金交易員服務的模式,可能落入 MiFID 監管框架。總部位於捷克的主要自營公司之一 FTMO,可能受到這些監管變化的影響。

参考元:Prop Trading Regulation: “Consob’s Attention Is Very High,” Says Fintokei’s Italy 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