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商 (Prop Firm) 是什麼?怎麼運作?
這裡的自營商是是由 ” Proprietary Trading Firm ” 或簡稱 ” Prop Firm ” 英文翻譯,所以也有人稱「自營貿易公司」、「道具公司」。
傳統上對於自營商的定義的是證券公司的自營部門,運用公司自有資金進行有價證券投資,屬於金融範疇,也不提供一般散戶服務。
而我們所討論的 “Prop Firm” 是一種面向零售交易市場 – B2C(散戶投資者),提供的一種「金融科技服務」,又可理解為是新興自營商。
提供交易者可以操作「虛擬交易帳戶」的權利,讓交易者可以操作帳戶並符合他們設計的規則,一旦通過,就可以獲得分潤帳戶的資格。
這樣的服務是基於這些 Prop Firm 各自系統搭建,取決於各自在經營層面上的資源與能力,當然因 Prop Firm 需要時時追蹤各交易者的交易狀況。
簡單來說,是一種資金提供的一種服務,有考核門檻,符合規則下通過考核可以獲得分潤帳戶的機會。
自營商 (Prop Firm) 如何獲利?
許多人好奇 Prop Firm 如何獲利,其實很單純 – 收報名費用。報名費是有志想參加挑戰考核的人,需要繳納的費用,可以理解為一種門票、入場券。
因為 Prop Firm 的客戶多為全球範圍,以經營事業的角度來說,算是具有潛力的市場。但也因此,行業競爭激烈,時常會發生價格競爭、促銷優惠的狀況。
不過也有少數對於經營 Prop Firm 本質的一貫堅持,較少優惠,也不打價格戰,但也是少數。
不論如何,收報名費用是主要獲利來源,他們也了解多數交易者無法通過考核,即便考核通過仍有可能觸犯規則而喪失分潤帳戶,因此這樣「交易考試模式」就變得有利可圖。
而除了報名費之外,部分自營商也會篩選少部分通過後的帳號成為信號源,藉由成功通關者訊號源的提供來操作自營商自有資金,這也是比較少人了解的自營商獲利方式之一。
自營商和經紀商差異
前面提到自營商提供交易者「虛擬交易帳戶」的權利,這和經紀商提供的「模擬帳戶」其實不一樣。模擬帳戶沒有任何規則,僅作為練習交易的帳戶。
而虛擬交易帳戶是有一套規則與資金提供的機制存在,若通過目標就可以獲得分潤帳戶,交易者只要能持續獲利就可以從分潤帳戶,依據每間自營商的分潤比例提領獲利出來。
經紀商接受投資人存款,由投資人利用自己的資金存入於在經紀商所開設的帳戶,帳戶的風險、損益都是由自己承擔。
自營商不接受存款,是交易者參加考核,通過後操作分潤帳戶,帳戶風險損失由他們承受,若獲利可以依據分潤比例分潤。

自營商 (Prop Firm) 有哪些?
自營商涵蓋世界各地,以目前已知數據有 100+以上,而這還不包含「可使用的」自營商。
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自營商由不同「型態」組成,這些型態包含:
- 交易者籌組創立
- 成功交易者自行創立
- 有交易經驗的創業家創立
- 經紀商開拓業務 (可能為未來的趨勢)
而這些型態又有許多因素決定一間自營商的能否有好的開始:
- 創立者的初衷
- 是否為獲利導向還是交易者導向
- 協助搭建自營商的系統
- 網站平台友好性
- 官網資訊或語系豐富度
- 挑戰規則與報名費用合理性
其中「是否為獲利導向還是交易者導向」是關鍵性因素,這決定自營商的未來走向,也奠定自營商在未來某一時刻出現問題會採取對交易者友好還是對自營商友好的解決對策。
自營商也會有一些類別:
- 主商品類別不同,例如:差價合約自營商 (CFD Prop Firm)、期貨自營商 (Futures Prop Firm)
- 支援語系或語言 (客服團隊)
- 提供服務與限制服務的國家
自營商也需要設計產品或推廣到市場:
- 如何設計挑戰規則?
- 如何執行行銷環節?
- 如何制定合理價格?
- 如何與合作夥伴串接服務?
等等。
而作為交易者,選擇自營商其實算是相對輕鬆的事情:
需要考慮的環節包含:
- 提供服務的地區 (有些地區不接受客戶報名)
- 成立時間
- 出金紀錄
- 挑戰規則 (目標獲利、最大回撤、回撤方式、其他限制)
- 合理挑戰費用
- 分潤比例
- 後續擴展帳戶規模的方式
- 適合的交易模式 (如:剝頭皮、日內、波段)
- 未來監管 (目前尚未有監管機構監管自營商)
不需要考慮的環節包含:
- 是否有挑戰費用折扣 (有很好,沒也不要追求)
- 是否為成功交易者創立的自營商
需要謹慎的環節包含:
- 很常推行銷活動,或是推出打到骨折的活動
- 有不良出金紀錄的自營商
- 使用有不良紀錄自營商相同的系統
上述這些環節就是一種「濾網」,把目前40+以上的自營商,濾掉大部分,而剩下來的也需要時時刻刻去追蹤,要交易者自行研究或提高警覺去使用。
這也是因為目前沒有監管去管理自營商,所以風險自負,交易者也需做好功課。
自營商 (Prop Firm) 受到監管嗎?是騙局?
自營商不是騙局,確實可以收到分潤,但遺憾地是,目前皆沒有對應的監管。
雖說不是騙局,但仍然有許多詐騙網站或是冒名服務,所以也隱含一個問題「真實性」。
如果交易者終於在眾多自營商選擇了一個,也必須要驗證網站是否為本尊,若不知道如何判斷,可藉由站內信向我們客服詢問,或是選擇自營商的官方網站連結,我們定期都會檢查自營商的連結有效性與真實性。
除了真實性之外,仍然會有非系統性風險,例如:突發監管。
2023 年有間知名的自營商因規則具有競爭力、價錢合理、出金正常等優良紀錄而在短時間風靡於 Prop Firm 界或有在在關注的 Funded Trader 之間。
突然一夕之間網站直接關閉,對許多正在挑戰或已經是 Funded Trader 的交易者無不震驚,也對自營商 Prop Firm 整個行業是一大衝擊。
但監管的問題,其實早在 2023 年的 8 月左右就有風聲。
在 2023 年 8 月 23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通過了一項修正案,擴大了金融業監管局 (FINRA) 對自營交易公司的監管範圍,預估將有 64 家公司受到這項修正案的影響,而這些公司並非 FINRA 的成員。
可以了解到監管是未來趨勢,目前也僅有美加地區的監管有動作,但目前也未有明確的規範,因此在選擇自營商時,可以優先挑選信譽高的自營商。
而 2024 年應是延續 2023 年的修正案,現有非經紀商體系的自營商需要加入 FINRA 以受監管,這樣的趨勢對整體行業、交易者來說,應更有保障。
延伸閱讀:監管機構 ESMA 對自營交易可能的新規定進行了初步審查
作為交易者如何面對自營商 (Prop Firm)?
作為交易者,每天都要面對風險控管,但對於自營商整體行業的風險可能不是交易者所擅長的,但對於市場的風險意識仍然可以適用於檢視整體行業。
交易者可以根據以下順序重點準備好自己:
1.檢視需求
2.做好功課
3.出金保本
4.複製交易
5.不斷嘗試

1. 檢視需求
交易者並不是一開始就選擇做自營商,或參加挑戰考核,如果交易策略仍然無法讓交易者獲利,那麼只會浪費報名費用的錢。
因此也比較建議交易者可以等待確定可以獲利後,再花錢報名挑戰,而挑戰費用也根據不同報名的帳戶規模有關,一間自營商也可能會提供不同挑戰模式,而不同自營商也會有不同模式。
2. 做好功課
不同自營商在規則、挑戰費用、最大回撤、每日回撤、回撤類型、新聞交易、隔夜留倉、週末留倉、擴展帳戶規模方式、分潤比例等規則或限制上有所不同。
只要是自營商的網站上有提供的資訊,皆可自動預設為重要不可忽略。
另外有些自營商也有所謂的「隱藏規則 Hidding Rules)」,這些自營商就盡量避免,不只是很難發現,有心隱藏規則的自營商動機就不單純,交易者也很可能會被冠上莫須有的違規。
而這是在一個未受到監管的行業層出不窮的問題,也是交易者要謹慎多慮的部分。
3. 出金保本
當選擇好一間自營商並且成功挑戰成功後,多數自營商會退還報名費用與第一次獲利的分潤,通關後建議交易者只要達到最低可出金門檻就出金,先回收成本,之後的分潤帳戶就為無成本操作,於心態、交易上都較為友好。
4. 複製交易
市場上已經存在一些軟體,提供串皆不同交易帳戶,可以利用現有的軟體進行不同帳戶之間的串接,讓交易者下單可以同步進行。
若結合分潤帳號操作,基本上會有一個自己真實帳戶 (Broker) 操作自有資金與分潤帳戶 (Prop Firm) 操作分潤帳號資金。
若要進行複製交易端看三方軟體有沒有提供支援要串接的 Prop Firm,另外有些 Prop Firm 也明令禁止複製交易。
不過多數可以利用複製交易軟體減少下單的複雜性,在交易者不斷考取分潤帳戶後,就會利用複製交易管理大量的分潤帳戶,實現同步下單的功能。
5. 不斷嘗試
因目前尚未有監管,因此整體行業風險仍在,交易者應分散風險。
這裡指的分散風險是,避免單一分潤帳戶因該自營商的非性統性風險而喪失,對交易者所造成的「分潤帳戶喪失」風險。
因此若有志成為或已經是 Funded Trader 的交易者,可以考取不同自營商的分潤帳戶規避。
本站收錄世界多家自營商 (Prop Firm) ,包含以外匯為主與以期貨為主的自營商。
有志成為 Funded Trader 的交易者可以由本站提供的資訊,找尋適合自己的 Prop Firm:Prop Firm 清單
以上五個重點重複循環,直到不再依賴自營商資金,應以操作自有資金為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