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保證金槓桿很可怕!?小槓桿一定安全?

外匯保證金交易中的槓桿是什麼?

外匯槓桿交易

你可能在很多地方聽過槓桿交易,誰誰誰開槓桿,最後不是成功翻身就是傾家蕩產,而他到底有什麼魔力可以造成這樣的結果?

槓桿就是你利用自己少部分資金,來換相對應但更大的資金。

舉一個例子來說,10萬可以做10萬的投資交易,但如果我槓桿倍數是1:100(100倍),我只需要1,000元就可以做10萬的投資交易,只需要拿原來的1/100就可以操作同樣的規模。

而為什麼只要有槓桿就可以操作更大的資金呢?難道一切都不需要代價嗎?

當然是要的,這個代價就是「保證金」或「預付款」,券商需要你的保證金來換取他們給你操作更大資金的權限,而你最大的損失就是這些保證金,外匯保證金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

而既然操作更大的資金規模,所承受的損益也會放大,也就是賺得比沒槓桿多,賠得也比沒槓桿多。

所以槓桿是雙面刃,必須要好好用槓桿特性,以小博大,而不是用同樣的資金來操作更大的資金。

保證金怎麼算?

外匯保證金計算

影響保證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槓桿倍數、交易單位(手數)、轉換成基礎貨幣匯率、不同商品的預付款比例這幾個因素會影響保證金計算。

計算保證金:

合約規格(100,000) ÷ 槓桿倍數 x 交易單位(手數) x 市場價格(基礎貨幣轉換成USD) x 預付款比例

槓桿倍數

槓桿倍數就是開多少倍的槓桿,國內券商20-30倍,國外倍數100-500倍都有,而槓桿越大,需要準備的保證金越少;相反,槓桿越小,需要準備的越多。

槓桿倍數

當EUR/USD=1.09100,也就是1歐元可以換1.09100美元時,在交易相同單位1手情況下,槓桿500倍需要準備的保證金遠少於槓桿30倍的保證金。

交易單位

外匯交易中通常是用手數來計算,0.01~1手或以上來計算,而1手也是一個衡量的基礎,所以也稱1標準手。

而交易單位就是交易的手數,這當然是直接影響保證金多寡,交易單位越大,所需保證金越多;交易單位越小,所需保證金越少。

基礎貨幣轉換成USD

基礎貨幣是在一組貨幣對中前面的貨幣,例如:EURUSD貨幣對的基礎貨幣就是EUR;USDJPY的基礎貨幣是USD。

而在計算保證金時,因為合約都是以基礎貨幣為單位計價,但交易大多是以美元USD來計價,所以我們需要把基礎貨幣不是USD的換成USD,本來就是USD的就不用換。

基礎貨幣轉換

以EURUSD為範例,基礎貨幣是EUR(歐元),因為需要轉換成USD來計價,所以在最後需要乘上歐美貨幣對的匯率。

而USDJPY的基礎貨幣已經是USD了,合約單位是USD來計價,不需要再換算,所以不用再轉換貨幣。

計算轉換基礎貨幣公式:

100,000(基礎貨幣單位) x 交易單位 ÷ 槓桿倍數 x 基礎貨幣匯率

Đề nghị đọc: 外匯直盤交叉盤如何計算損益?

不同商品的預付款比例

不同券商在相同商品可能會有不同的預付款比例,預付款比例越高,表示需要的最低保證金越多。

比較兩個不同的券商,在相同的貨幣對中,合約規格不一定都相同,建議一定要看不同商品的規格說明:

預付款比例A券商
預付款比例B券商

可以看到兩間不同券商,在XAUUSD(黃金)貨幣對中,合約規定不同,券商A要求預付款比例是125%,券商B要求是100%,這也讓在券商A的投資人需要準備較多的最低保證金;而券商B的投資人可以準備略少一點。

而在EURUSD(歐美)貨幣對中,合約規定都是100%,也就是兩間券商需要準備的保證金都相同。

【XAUUSD】1900.25

券商A

券商B

預付款比例

125%

100%

其他條件固定

  • 槓桿500倍

  • 交易單位1手

  • 1手100盎司

  • 槓桿500倍

  • 交易單位1手

  • 1手100盎司

計算公式

1900.25x100盎司÷500x1.25

1900.25x100盎司÷500x1

最低保證金

475.06 USD

380.05 USD

結論:不同券商的相同商品可能會需要準備不一樣的保證金,建議可以先到自己開券商的介面去查看每個商品的規格哦!

何時強制平倉(斷頭)?

在有了槓桿之後,因為投資人操作的資金更大,如果市場行情波動太劇烈,造成投資人虧損太多,券商就會有一個保護機制,讓投資人不至於超額損失,券商就會強制賣掉(平倉)投資人的部位。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到外匯交易,可能會有些偏陌生的名詞會時常搞混,但其實也不難理解,我會用很白話的方式來解釋。

在了解強制平倉前,需要先了解一些名詞,這些了解之後再講會比較清楚。

淨值

帳戶淨值

如果我有1,000 USD,因為行情波動讓帳戶上的浮動損益增加500 USD,這時淨值會是1,500 USD,也就多500元;相反如果行情不如預期,往反向走400點,下1標準手狀況下,就會浮動損失400元,淨值是600元。

不過這些都是淨值,也就是都還未平倉,如果平倉之後,損益就會固定下來,會反應在餘額上。

計算淨值:

初始資金 ± 浮動損益 (第一筆交易)

第二筆交易開始,初始資金就是用第一筆交易後的淨值(餘額)

預付款比例

這邊的預付款比例和前面提到的是相同概念,不過前面是聚焦在商品上,在商品規格上成為一種先天性的防護,像是前面提到的A券商XAUUSD黃金就需要準備多一點的預付款。

這裡說的則是聚焦在帳戶上,每個人的資金多寡都不同,但最後券商用比例的方式來衡量帳戶,如果低於券商所規定的預付款比例,就會被強制平倉。

而每間券商所規定的帳戶預付款最低比例(爆倉比例)不同,可以參考各自券商的說明。

總的來說,帳戶的預付款比例當然不要低於券商規定的最低比例,而且預付款比例越高越好,盡可能提高帳戶的預付款比例,才會有空間讓行情波動。

計算預付款比例: 帳戶淨值 ÷ 保證金

而提高預付款比例有很多,以下提供幾個我認為有效的方式:

  • 提高淨值 || 方式: 存多一點資金(廢話XD)
  • 減少保證金 || 方式: 選擇需要保證金不多的商品
  • 控制交易單位 || 方式: 下小手數
  • 不要凹單 || 方式: 下單同時設停損

槓桿倍數越小越好?

在操作外匯保證金都會有槓桿,如果1:1就是無槓桿,那選擇差價合約來操作也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外匯保證金槓桿的問題都是要選擇大槓桿還是小槓桿。

而我想說的是大槓桿不會比較危險,小槓桿也不一定比較安全,而且槓桿倍數越大越好。

聽起來是不是很奇怪,甚至會覺得很離譜,因為從以前我們就聽說奇聞軼事,誰賠了一大筆錢,一問之下原來是開槓桿,所以我們聽到槓桿的第一直覺是槓桿不好,槓桿會讓人傾家蕩產,遠離槓桿才是明智的選擇。

不過相信看到這裡的大家,對槓桿及保證金的概念已經有了,所以對槓桿背後的原理也有一定認識了,接下來會和大家解釋為什麼我說槓桿越大越好。

槓桿大,才安全

外匯大槓桿才安全

前面提到蠻多名詞還有計算說明,如果大家都吸收了,這邊就會把前面的綜合運用來說明。

固定條件:

  • 貨幣對: EURUSD (1.16888)
  • 合約規格: 100,000 (基礎貨幣)
  • 商品EURUSD預付款比例: 100%
  • 初始資金: 3,000 USD
  • 交易單位: 1手
  • 爆倉時的預付款比例(保證金比例): 50%

項目

50倍槓桿 (1:50)

100倍槓桿 (1:100)

500倍槓桿 (1:500)

點數波動

1,888點

1,888點

1,888點

損益

-1,888 USD

-1,888 USD

-1,888 USD

帳戶淨值(餘額)

1,112 USD

1,112 USD

1,112 USD

已用預付款

(保證金)

2,337.76 USD

1,168.88 USD

233.77 USD

預付款比例

(保證金比例)

47.57 %

95.13 %

475.68 %

強制平倉

我用3種不同槓桿倍數舉例,分別是50、100、500倍。

可以發現如果發生虧損時,50倍槓桿的帳戶的預付款比例剩下47.57%,已經低於50%,這時券商就會幫你自動平倉,白話來說,這個帳戶就爆了。

而在100、500倍槓桿的帳戶,可以發現在虧損相同情況下,帳戶保證金比例還維持在50%以上,且槓桿倍數越大,在虧損相同下,保證金比例越高。

所以高於爆倉比例券商當然不會強制平倉,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的保證金比例維持在100% 以上比較好,不要剛好壓在爆倉比例多一點,因為當行情波動瞬間變大(例如: 數據發佈時),很容易會來不及平倉虧損過大的部位而爆倉。

還有另外一個值得一提,有些券商在爆倉比例之前,還會有一個補繳保證金通知的比例,可能會高於爆倉比例20%-30%左右,每間券商不同,但我覺得這個機制蠻不錯,是一種爆倉前的警告提示,提醒投資者要注意自己的部位。

舉例來說,在XM外匯平台,就有這種提示,在XM外匯平台給客戶的條款協議內容都有明確說明,可以在他們的官網找到。

外匯保證金補繳通知
外匯保證金強制平倉
<XM客戶協議條款內容>

總的來說,當發生相同虧損時,槓桿越大,帳戶可以承受的波動會越大,帳戶才越安全。

Mọi người đều được chào mừng bạn đến tham gia các bức điện nhóm dưới đây để giao tiếp.

Trả lời

Email của bạn sẽ không được hiển thị công khai. Các trường bắt buộc được đánh dấu *

Website này sử dụng Akismet để hạn chế spam. Tìm hiểu bình luận của bạn được duyệt như thế nào.